服务热线:020-61132085

    在线沟通:

新闻动态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 >

对官员“GPS定位管理”只是听起来很美

发布时间:2017-07-04 14:02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点击: 字号:

近日,陕西榆林市米脂县扶贫办4名官员因开展“精准扶贫”工作不力被免职,昨日,新京报记者了解到,榆林市针对扶贫工作再出新措施。据榆林市扶贫办文件称,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工作管理,对全市参与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。(6月30日新京报)

  山高路远,用高科技的GPS手段,来管理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员,只是看来很先进、听起来很美,但还是让人想到“高射炮打蚊子”这句话,更想到现在一些单位、部门形形色色的工作签到制度。其实,GPS只不过是变了个工作签到的花样而已。但想一想,从纸笔签到、指纹签到,到脸谱签到,签到的方式越来越先进,但一些单位、一些部门人员在工作管理上好了吗?并不见得,一些单位的签到只是徒有其名,有的签到后随之溜号,有的签到身到心不到,工作期间无所事事,还有的签到只是针对下属干部职工,主要领导并不签到。

  签到作为一种制度管理,本无可厚非,无非是要人们遵守工作纪律,好好在岗工作,但当签到成为了一种形式,由普通的纸笔签到,到高科技的,投资成本加大了,效果却未必增强。所以,GPS管理只是财政投资的加大,只是形式的好看,并无实质的意义。假如GPS管理能够管好官员、公职人员的上班时间,又何必要建立这样那样的规章制度?

  事实上,技术只是一种技术手段,再是先进的技术手段,执行起来还是人,即便GPS也难免存在“盲区”。可见,利用GPS高技术手段,用手机监督官员工作和提高行政效能够有一定积极意义,但是技术性手段仅仅是方式而已,治标不治本,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。真正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管理,一是要加强清廉勤政为民的“初心”教育,提高其爱岗奉献、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性。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,用严格的责任制来约束其行为。单纯强调技术、夸大技术手段的作用,用手机定位监督官员也有侵犯其人身自由和隐私权之嫌疑,更容易造成公有权力的滥用。

  笔者并非在否定GPS管理官员、公职人员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能取得的效果,但以为,有如在高科技手段上投资、下功夫,不如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对公职人员思想教育上努力,令其坚定理想信念,不忘初心,牢固树立正确的“三观”,把握好“总开关”。这样,遵纪守法,尽职尽责,才能成为自觉。(贾合祥)

 

相关文章Related Articles


广州矶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6048982号-1领头羊团队 东方之星娱乐 众博平台